它幾乎已經是生活的一部份,看新聞透過它、交友透過它
目前分類:資訊社會議題 (3)
- Jan 01 Mon 2007 23:35
雅虎奇摩主宰全民生活!!!
它幾乎已經是生活的一部份,看新聞透過它、交友透過它
- Oct 31 Tue 2006 22:16
部落格的生財之道
5種獲利模式 當部落格新貴?
2006/03/14
|
- Jul 07 Fri 2006 14:47
資訊新人類——御宅族在台灣
資訊新人類——御宅族在台灣
「御宅族」在台灣,勢力正集結。他們希望洗刷「長不大」的汙名,證明狂熱於動漫電玩和線上遊戲的御宅族,反而是最能適應資訊爆炸時代的新人類...
御宅族迷動漫電玩 繭居網世界
外星人侵台,想抓地球人來了解地球歷史,於是在馬路邊放個卡通公仔當作誘餌。結果捕獲的,是一個穿T恤、熱褲,戴超厚重黑框眼鏡,因缺乏運動而微胖的中年男子。公仔對他有致命吸引力。這是今年二月台北國際書展動漫館主題影片的劇情,策展人「傻呼嚕同盟」藉此宣告,「御宅族」在台灣,勢力正集結。他們希望洗刷「長不大」的汙名,證明狂熱於動漫電玩和線上遊戲的御宅族,反而是最能適應資訊爆炸時代的新人類。
疏離而害羞 低度社會化
御宅族,一個日語詞彙,由於日劇「電車男」延燒,許多人忽然辨識:是啊,我就是御宅族。 他們沉迷於動畫、漫畫、電玩或其他領域,害羞、有社交障礙、不修邊幅,除了工作、上學,更活躍的是那個隱居在網路裡的人生。
「疏離、低度社會化,是御宅族的共同特徵。」一九九七年成立的動漫同人社團「傻呼嚕同盟」,是台灣最早以御宅族自稱的一群人,但傻呼嚕召集人黃瀛洲說:「我們還不很夠格,因為真正的御宅族,是不會和你對話的。」
「不論生活或工作,都是一個人。他心裡可能感覺到在網路上有很多朋友,事實上卻是孤獨一人,主要活動都跟自己的房間脫離不了關係。」網友阿南這樣形容御宅族,也是自況。
小孩子玩意 他們的寶貝
他們蒐集「小孩子的玩意兒」。你可以輕易在舊光華商場周邊和萬年大樓發現他們尋寶的身影。自認算是御宅族的BB戰士,眼中的同類是這樣的:「頂著毫無整理的亂髮,背包被一堆剛買的東西撐到變形;在路邊就直接看起漫畫來,還用很奇怪的眼神盯著櫥窗裡的模型看。」 他十坪大的房間,塞滿公仔、模型和漫畫,「我廿六歲,仍逃不過鋼彈和聖鬥士的魔掌。每天被我媽罵,被朋友說幼稚,回家還怕東西突然不見。」
這是網路時代伴生的文化現象。東吳大學社會系助理教授劉維公認為,現代社會變得很複雜,連追人也要具備許多技巧,而傳統的機制如家庭和學校,不一定幫得上忙。實體世界裡不善表達、情感需求被壓抑的人,寧可在網路世界裡尋求支援。
下班就上線 對電腦講話
工作可以靠一條網路線完成,加上便利商店、快遞、宅配業發達,足不出戶卻能滿足生活全部需求,越來越可能。一下班就玩線上遊戲到不常出門的阿通說:「即使拋棄好朋友,也能過得很快樂。」御宅族可以同時是敬業的上班族,因為他們蒐集模型精品和動漫畫的嗜好,需要收入來維持。
曾是御宅族的陳盈豪已將自己改造成陽光青年,現在形容迷上網路遊戲的室友:「他下班後就坐在那裡,已經兩年了,怎麼叫都不理。可是他會笑也會講話喔,只不過是對著電腦。」
打字快又多 見面沒話說
黃瀛洲見過許多御宅族,在線上滔滔不絕,一瞬間可以打出一大段文字,可是一旦碰面,十分鐘講不到兩句話。網路隨時可以斷線的特質,讓他們可隨時線上蒸發,創造了安全感。 「因為喜好相同,御宅族在網路上可以很快熱絡起來,但常常一言不合,馬上翻臉。」黃瀛洲說。
台大心理系教授林以正指出,有些人認為像御宅族這樣的網路沉迷者,是避開真實人生的一群,但這些現象並非網路獨有,在多元價值衝擊下尋找自我的安適與平衡,本來就是年輕一代的生命課題。
「網路上的互動,可以用化名,回應有緩衝期,你不會馬上被評價,人際焦慮反而能得到紓解。」日劇中害羞笨拙的電車男靠網友相助而追上愛瑪仕小姐的故事,林以正說:「這樣的人際關係品質,互補功能非常好啊。」 「網路世界畢竟還是人類的世界,對方不該只是一個暱稱。」劉維公說,將人物化是御宅族的最大風險。
隱蔽青年 有的「閉關」15年
當網路滿足工作、生活和娛樂,完全移居到網路上的人們,可能失去與真實世界的聯繫,成為「隱蔽青年」。
創造「隱蔽青年(hikikomori)」一詞的日本心理學家估計,日本目前約有一百萬個隱蔽青年,有的只有十三四歲,有的已經關在房裡長達十五年,男性占八成。 在香港,投入隱蔽青年救援工作的基督教服務處估計,全港約有六千名隱蔽青年,年齡由十三歲起,隱蔽期由兩個月至三年不等,這些人「寡言,害怕與人接觸和上學,整天玩電腦、生活日夜顛倒,自困一角,甚至不與家人同桌吃飯。」有人將御宅族與隱蔽青年畫上等號,傻呼嚕同盟談璞認為,隱蔽青年和御宅族有交集,但並不一樣。一個人把自己關在房裡總要找點事做,動漫畫和網路只是恰好幫助他們隱蔽自己,迴避與現實面對面。社會快速變遷,有些人被遠遠拋出軌道。日本為何是催生隱蔽青年的溫床?從父母缺席、校園暴力、升學壓力、經濟蕭條到沉迷網路遊戲,論者不一。